【以案說險】“征信修復”花樣多 正規渠道要選擇 |
發布時間:2024年09月09日 |
【經典案例】 張女士因貸款逾期產生了不良征信,金額并不多,非常懊悔。一天,她與朋友聊天時,朋友推薦她可以找“代理公司”進行征信修復,流程簡單,只需要交一點費用便可成功。張女士也有疑問,“代理公司”是如何進行的征信修復呢,朋友笑了笑,說了句,他們自有他們的辦法。張女士深信不疑,繳納了500元。但當張女士再聯系朋友時,朋友卻說她也已聯系不到這個“代理公司”了。 【案例分析】 不法分子通常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、通訊信息、家庭住址、銀行賬號、保險合同等敏感信息,存在個人信息被惡意使用、違法泄露或被買賣等風險,甚至騙取消費者的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信息,存在賬戶被盜刷或非法轉賬的風險。不僅如此,往往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“手續費”,或誘導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,甚至截留侵占消費者資金等,使消費者遭受經濟損失,遭遇詐騙陷阱。 【風險提示】 1.切勿輕信“代理投訴”“代理維權”“代理修復征信”等虛假承諾,切勿輕易將本人身份信息、通訊信息、家庭信息和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金融信息泄露給他人,或者委托他人代為辦理相關手續,避免因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、泄露或買賣而遭受經濟損失。 2.應通過正規渠道提出合理訴求,可以直接與金融機構協商解決,協商不成可通過行業糾紛調解組織調解,或者向金融監管部門反映,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。 3.一旦發現不法分子借“代理維權”之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擾亂正常金融經營秩序,涉嫌違法違規的,可依法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線索。 |